‹ 上一主題|下一主題 go 回復數(shù): 0 | 瀏覽數(shù): 950 |倒序瀏覽
牛牛爸

二年級

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

寶寶生日
2006-11-03 
帖子
60 
1#
發(fā)表于 2008-10-31 12:40 |只看該作者 | 最新帖子 |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| 發(fā)短消息 | 加為好友 | 字體大小: tT
典型案例

  浩浩喜歡在家搞破壞,如把香蕉踩碎、把鞋子扔在床上,在外面玩完回家不換鞋,還故意把腳印踩得到處都是。

  默華在幼兒園喜歡推翻人家搭好的積木或做好的模型,老師說他都沒有用,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,他說就是覺得好玩。

  解讀

  心理學家認為,人與生俱來就有攻擊和破壞的本能,尤其在3~5歲,孩子正處于俄狄浦斯期,這種攻擊和破壞性表現(xiàn)得比較明顯(尤其是男孩)。比如喜歡扔東西、摔東西,或拆玩具等。因此,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出現(xiàn)此類情況,是兒童發(fā)展階段的正常表現(xiàn)。隨著年齡慢慢增大,到了上學后,俄狄浦斯期已過去,加之學校教育的約束,社會道德規(guī)范意識的增強,這種行為也將逐漸減少。研究證明,攻擊性強、好動的孩子如果引導得當,其創(chuàng)造性會比一般人強。

  探索欲強 所有的孩子都想知道為什么小汽車會跑、飛機會飛……強烈的探索欲望會指使他們去嘗試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。

  喜歡被關注 孩子有時候這樣做,是希望引起關注,特別是被父母關注。在父母的關注中,他可以體會到“愛”,而這正是孩子成長最最需要的“營養(yǎng)”。孩子在沒有上幼兒園以前,可以說同伴交往是很少的,他們從父母那里可以獲得交流的需要。當孩子出現(xiàn)此類行為時,父母需要反思,是否最近這段時間忽略了孩子,對孩子的關心和陪伴不夠。

  宣泄情緒 孩子有時搞破壞是因為內心中有一些情緒,如:受到大人的批評,小伙伴之間有矛盾等等。孩子將這些情緒發(fā)泄在玩具或者擾亂別人游戲上。

  未融入集體 當孩子受到冷落時,采取了“破壞”的方式引起其他小朋友或老師的注意,希望老師和小朋友能和他一起玩。所以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沒有被集體接受的原因。

  支招

  正確引導 淘氣是孩子的天性。觀察孩子淘氣是否有什么特點,正確引導,從而培養(yǎng)孩子的興趣和愛好。如果你的孩子是這種“創(chuàng)意型”的,應該引導他們說出心里的想法,并且給予適當?shù)膸椭?,譬如:多買一些廉價、安全的玩具讓他盡情地實驗與探究,并與他交流實驗的發(fā)現(xiàn),那一定會是個收獲豐碩的過程。

  不要關注 除非是孩子的行為對自身或他人造成傷害,否則無須去關注,因為關注亦即強化。但這一點對于所有的家長來說,都是很難做到的。當孩子的破壞行為較嚴重時,一般是家長的陪伴和關懷不夠。他這樣做是希望引起父母(權威)的關注,家長需要自我反省。不要對孩子說“不應該做什么,”而是告訴孩子:“好孩子應該怎樣做?!蓖瑫r可以在游戲中讓孩子明白應該怎么做。

  拿出專門的時間陪孩子 家長應該多與孩子一起玩耍游戲,用陪伴孩子玩耍來替代對孩子破壞行為的關注。有的家長雖然一天到晚都和孩子在一起,但是孩子仍然感受不到被關注。為什么呢?因為家長可能會在做家務或忙其他事物時把孩子帶在身邊,表面上是和孩子在一塊,其實并不是真正的陪伴。家長每天必須拿出至少半小時的時間專門陪伴孩子,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愛。

  幫助孩子宣泄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,家長要與孩子多交流,讓孩子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,并教給他一些方法來宣泄情緒。比如:撕紙、打沙袋、畫圖、唱歌、玩粘土、丟枕頭、踢棉被等。
‹ 上一主題|下一主題
專家助你巧治“破壞王”
快速回復

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互聯(lián)網清理整頓  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粵B2-20220217粵ICP備09174648號粵網安備案號:4406043013581公安機關備案號:44010602000130Copyright 2004-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權所有    版權保護投訴指引

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電子營業(yè)執(zhí)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粵網文[2016]7051-1702號

違法和不良信息/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電話:020-85505893/18122325185 舉報郵箱:kf@mama.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專區(qū) 中國互聯(lián)網不良信息舉報中心
網絡內容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行為舉報:kf@mama.cn

回頂部